下午的武試策論,給予的答題時間不長,在兵部兩位侍郎的主持監審下,不過一個時辰就結束,并立時評選出前三甲。
按照預先設定的規則,本場得分按比率折算出新的得分,再和其他各單項前三甲的折合得分實行合并,得出最終排名,交由皇上于晚宴時宣讀前三甲名次,并進行嘉獎。
晉陽自去尋了總管大太監魏畡,調看了武試策論的考卷。
前三甲一律皆是華篇美章,或表達對史上某知名武将的贊美和崇敬,或對本朝幾位皇帝的文功武德無上頌揚,盡皆引經據典,結構完整,行文優美。
晉陽懷着拜讀的心情讀完通篇,隻看到完美的遣詞造句了,卻看不到作者自己的主張,忒沒趣。
她又去翻找三甲外的文簡,找到林羨的,認真看起來。
林羨本次策論試被評為第四,緊跟前三,也算過得去的成績。
晉陽發現他的考卷上被加了許多批注,這跟前三甲的卷面幹幹淨淨不同,仔細一看,是蔺侍郎的批注,密密麻麻,并帶好幾處描紅,加小簽,可見對其相當重視。
“此點有新意,褒之”;
“本段思維缜密、無懈可擊!”
甚至有處批注到:“大善!按此排兵,焉有不勝之理?此子甚有前途!堪為楷模。”
……
晉陽注意到林羨的行文風格,遣詞通俗樸素,語義簡短清晰,而有些觀點自己聞所未聞,比如他寫道:
“……于傳統的軍事理論和思想,古為今用時,務要去粗取精、去僞存真,經篩選揚棄後,方能為吾輩所用,而不能一味照搬。”晉陽覺得甚有道理。
“軍事謀略,乃決策者在競争對抗活動中預測未來、把握勢機、随機應變、趨利避害、統籌策劃的過程和智慧結晶。軍事對抗中,決策的重要目标之一,即為創造有利于自我、不利于對手的态勢和優勢,即是撥雲去霧、克服不确定性,找到邁向勝利的路徑。”此處有蔺侍郎加簽:深刻、值得揣摩!
“一應戰鬥,俱可歸于本心的争鬥,軍事戰鬥猶是如此。善于攻心,即可在智力、謀略的比拼上戰勝對手,乃獲勝的關鍵;相反,勇而無謀,則乃敗仗之相。”被重重描紅。
“……重戰、慎戰、備戰、善戰!重中之重。”此處蔺侍郎批注:妙哉乎?妙甚!
“夫兩盜所以安民,而安民者兩盜之本。‘剿匪’者,實乃不得已而用的手段也。”此處蔺侍郎認真批注反駁:本說法不敢苟同,有機會切磋否?
“……兵士須強加訓練,訓之如教育學子,需因材施教,讓士兵之特長、才能,得以充分發揮,經此調教後之兵士,自然使之如臂、指之便。”批注:大善!受教!
“軍紀嚴明,賞罰有度,将領與士兵同法。”批注:雖在理然能實現否?
“夫朝廷用人,不貴有過人之才,而貴有其事君之忠。”蔺侍郎批:此乃吾輩之追求和榮幸也,君臣相知相得,無往而不利乎!
……
批注之多,擠擠挨挨,幾乎又是一篇小作文,晉陽忍俊不禁。
林羨行文簡樸流暢、觀點着實新穎,晉陽雖有許多不通之處,但想來,能得到蔺侍郎稱贊,應該是言之有理的吧?
蔺侍郎,可是曾被稱為“軍中小諸葛”的,就是為人迂腐了些,遭人打壓為“紙上談兵”之輩。但聽父皇提過,此人理論水平極高,故經常被邀去太學授課,京城周圍的大書院也對其頗為尊重。
隻可惜,蔺侍郎如此推崇,林羨卻未能位列三甲,可見其他評委對林羨并不看好。
“或許他們有眼無珠,才緻明珠蒙塵!又或許,他們心中自有所謂鸾鳳……這幫子趨炎附勢、自私自利之徒!父皇的江山若全靠他們……哼!”
至此,文試三甲和武試三甲全部出爐。
為滿足衆人興緻,為皇太後壽盛普天同慶、雨露同沾,皇帝本次設立的獎項甚多,除令人矚目的文武試各前三甲外,還同時為各單項頭名親身頒獎,以示對嶄露頭角的青年才俊之重視恩寵之意。
自然,這些年輕人中,有些是皇帝不識的,自有一旁的官員進行解說。
“武試策論頭名……”
“騎射頭名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