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月二十六,大吉。
林如海帶着林雲,進了林家的宗祠。
一大群與林如海這支已經是四服五服之外的族人,圍在宗祠外,交頭接耳。
好在林家的宗祠大,修成了一個三進的院落,一重門,又一重門,看上去就覺得莊重。能進到大門裡的,也不過族長與幾位長老。穿過長長的通道,進入第二進的門,外面的熱鬧便被徹底隔絕開來。
開宗祠,告祖先,叩拜大禮,一套儀程走完,耗費了近半個時辰。
林雲在心裡松了一口氣,可終于走完儀式了。
從裡間出來,這時族長與幾位長老臉上才露出笑容來。族長看着和氣,笑容熱情地跟林如海說話,聽上去他似乎一開始就贊同林雲進族譜的事,但林雲可沒忘記兩天前他在林如海面前如何讨價還價的,為着她入林家的族譜,林如海可是舍出三千兩銀子。
三千兩銀子啊,劉姥姥可是說了,二十兩銀子,可供鄉下人家一家四口一年的嚼用。林家這些族人也住在鄉下,族裡的祭田一共一千二百畝,都是林如海祖上至今添制的。族裡的學堂,也一直是林家在資助,每年三百六十兩銀子。
這些族人呢,說是照看打理林家的祖墳,其實林家的祖宅一直有忠仆守着,這些事情,他們何時幫過手。
四天前,林如海的船到金陵,來鳳栖山莊接她。從金陵到姑蘇,走水路,不過半天多的功夫,父女二人便到了。
一船的土儀,尚且不能喂飽這些貪婪的族人。說到要将她的名字錄入族譜,族長便裝出一臉的為難,不過是為了要價碼,先是讓林如海添個三五百畝的祭田,又說族學的經費緊張,如今連好的夫子都請不上了,接着又是族裡孤寡需要救濟的越來越多……族長不知道,他與林如海談話的時候,林雲就在裡面的隔間聽了個一清二楚。
人不要臉,鬼都害怕。——這是穿越前的林雲家鄉的一句俗語。她老家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,可村裡百來戶人家,也隻有那麼一兩戶人家是不要臉的,會趁着玉米熟時、黃豆熟時夜裡行盜,大部分人家便是甯可窮些,苦些,也要那張臉皮,起早貪黑,大不了多幹點活,連田坎上也種上黃豆,土垠上也栽上菜,别說向人家要錢,就是跟親戚家借錢,都是非不得已,萬萬不願開口的。
可這林家的族長倒是臉皮比城牆還厚,借着這機會,便獅子大開口。她可沒忘了,頭一天進村,族裡人介紹,說那三進的院子,就是族長家的。
看來林如海每年捐給族學的銀子,隻怕都飽了族長的腰包。
她聽得都快忍不下去的時候,卻聽見林如海說:“族裡困難,如海也是考慮過的,接任揚州的差事以來,每年清明必定回來掃墓,順道看一看族裡祭祀田地裡的秧苗長勢,這幾年揚州的雨水還算适宜,隻是姑蘇這邊,如海不太清楚。這次帶雲兒回來,一是入族譜,二是祭祀宗祠,告慰祖宗,這是一樁大喜事,如海便将這幾年的俸祿歸整了一番,還有莊子的收益,合在一起,一共是三千兩,這是聚源銀莊的票号,辛苦族長把族裡待辦的幾件事都辦妥當了,尤其是族學,如海這兩年感到身體不濟,精力不足,也不知能支撐多久,族裡還得有人科舉入仕,才是長久興旺之道。”
這話一說,林雲便是有一肚子的氣,也隻得消了。
花錢辦事,看來林如海早就看清楚了族人的面目。隻是照理說,林如海這代,便可以另立一宗了,難道因為數代單傳,這才沒有另立門戶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