戀上你看書網

繁體版 簡體版
戀上你看書網 > 天上掉下個林姐姐 > 第3章 幕後之敵

第3章 幕後之敵

章節錯誤,點此舉報(免註冊),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,請耐心等待,並刷新頁面。

林如海明白這是證據了,取出信,快速看完,臉色雖未變,但心裡已是驚濤駭浪一片:若照這信中所言,與昨晚截殺他的人交易的,極可能是甯波總兵李大人。

李總兵他也見過幾次,出身微寒,性格爽快,看上去是一個很正直的人,他讓人暗中調查,官兵對李總兵的評價都挺好,當地百姓的口碑也不錯。

一個五品的總兵,手下不過兩千人,不可能有那麼大的人脈,走私鹽去倭國。

要麼是李總兵真的太會裝,實際暗中投靠了人,幫着對方做這門生意;要麼,就是李總兵被陷害了,因為他擋了别人的道。販鹽去倭國,甯波是那條線上必經的一個口岸。

林如海心中飛速盤算了一番,他被派來揚州來,除了掌兩江兩淮鹽務,暗中還兼着監查江南百官的重任,天子撥給他的人明面上不多,暗地裡卻不少。昨晚遇襲,是因為中了對方的調虎離山之計。昨日查鹽務,發現有問題,他引而不發,待入夜後才令暗衛去查,如今幾乎可以肯定,派出去的暗衛已中了别人的計,查肯定是查不出大的問題了。對方真正的目的是殺了他,或是令他重傷,如此一來,一個多月後,隻怕天子不得不重新換一個人來接任巡鹽禦史之責。

公主話裡還提到了一宗事,販私鹽賺來的銀子,養病。李總兵是進行任命的,下頭的士兵都有軍饷。顯然他是不需要自己賺銀子養兵的。那麼,幕後之人……

走私鹽到倭國之事,他來了四年,也不過查到些蛛絲螞迹,并沒有掌握足夠多的證據,但這些蛛絲螞迹最後交錯彙合,隐隐指向了一個人。

林如海明白這是長公主給他提醒,也是考他,毫不猶豫地說:“幕後之人,隻怕不是甯波總兵,而是一直由北靜王府執掌的東南水軍。”

東南水軍,其實是朝廷的心中刺。

開國時的初代北靜王本來當年也是起事的一個主公,後來看天下一半皆在太祖手中,便投了過來,手下有十萬兵馬,本是遼北人,當時山海關在對方手中,若是非要割據一方,一時半會,朝廷也打不下來。遼東百姓也因此可免于兵禍,考慮到這一點,太祖便用封王為交換,為了避免對方表面易幟實際割據遼東,雖然封的是北靜王,卻将東南水軍交給對方執掌。

而原本東南三州起事的南安王,則掌遼東兵務,正如西甯王和東平王,雖然封了王,兵也未裁撤,卻換了地方,以這樣一種方式互相制衡。

北靜王前兩代王爺,頗有能耐,又知規矩,每每用兵,偏又打了勝仗。朝廷也就不好直接将北靜王府的兵全數裁掉,隻能照着當年太祖定下的規矩,十年裁一萬,一輪一輪往下降。

老北靜王三年前故去,水溶守滿孝,去年襲了爵,由于忠定王從中大力支持,甚至沒有降等,仍是郡王爵位,且兼領了兵部侍郎一職,實權在握。

相比之下,另外三家,則降的比較狠,西甯王如今的家主襲的不過一個候爵,東平王府降的最狠,隻是一等伯,南安王府相較而言是最好的,現在任家主霍榮,至少有一個輔國公的名頭。這三家子弟衆多,偏偏沒幾個有本事,文不成,武不就,卻還自诩是王府,一個比一個出格,奢華無度,不知收斂。

文昭公主臉上的表情不見什麼變化,但林如海知道自己應該是通過了長公主的這個考核了。也因此,越發肯定,長公主隐居金陵,每年遊曆江南淮南,一出行短則三兩月,長則半年,隻怕不是單純的遊曆看風景,而是天子的一雙眼睛,暗中替天子盯着兩江兩淮。

可笑的是,朝廷中,衆人卻以為文昭公主當年避世隐居,是因功高蓋主,封無可封,主動離開朝堂,實為避禍。

林如海想到這,也就不再隐瞞,遂将自己這四年來查到私販鹽到倭國的事講了:“隻是證據不足,想來他們也發現我派人暗中查探,收斂了起來,大宗的走私幾乎完全停了。”見文昭公主點頭,并沒有不耐煩,反而頗感興趣,便将昨日查鹽發現問題之事一并講了。

文昭公主這才打心底裡高看了林如海幾分,人是有才華本事的,來了四多年,暗中查以了些證據,并不是占着位置不做事,私販鹽到倭國一事,早些年天子年輕時,基本上是沒有人敢做這種殺頭生意的,大約是十年前開始,慢慢越來越猖狂起來。那時她本來打算上個密折的,可太子出了事被廢,她便知道,這折子是不能上了。

既然如此,她便助林如海一臂之力吧:“這信你拿去吧,晚些你來公主府接林丫頭的時候,我府裡還有幾封信、一些票據,到時記得提醒我給你,說不定,能幫上你一點忙。”

林如海忙起身拜謝。

『加入書簽,方便閱讀』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