戀上你看書網

繁體版 簡體版
戀上你看書網 > [三國]穿到荊襄名士圈的我主公在哪裡啊? > 第25章 好幾個月後了

第25章 好幾個月後了

章節錯誤,點此舉報(免註冊),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,請耐心等待,並刷新頁面。

悠悠馬車行進在郁郁蔥蔥的田野,車馬前前後後還簇擁着衣衫褴褛的流民。

盛夏炎熱,為防生民疾苦,所以他們行進的速度并不快,車内的鶴發老人站起身子往四處一掃,朗聲問道:“阿樊,如今到哪了?”

被他問及的青年,兩手控制着缰繩又減了速,回頭望了一下,因為車馬行進的噪聲太大,他也大聲回:“老師,出樊城已久,馬上就要到襄陽地界了。”

“不錯不錯。”老人點了點頭,“不必太着急了,這些布衣生民一路随我們前行,已是步履蹒跚,馬上都要到了,慢些讓他們周整一些吧。”

名叫阿樊的青年幹脆應諾,浩浩蕩蕩的隊伍也因此緩慢下來,這時有身上帶着破洞的流民,湊近了馬車,手忙腳亂又分外堅決地塞了一個不知是什麼的小包裹到阿樊懷裡,一句“華師恩情無以報!”匆匆說完,人就跑沒影了。

阿樊無奈地搖了搖頭,隻好先收下,等休整時再說予師父聽了。

他們自沛國谯縣一路南行,路上流民遍地,生民們看見他們的馬車既不敢靠近也不敢遠離,隻是半近半遠的跟着,直到有人生了惡病,被他師父派他們去尋脈看診,治了病救了命,雙方才親近起來。

當然這親近也是有距離的,生民們生怕打擾了他們,平日裡非要事從不上前,師父也不肯受他們錢财,于是被接連救下來的庶民,便想法設法給他們送些對自己來說已是很珍貴的物件,這樣的情景每日都要上演好幾次。

午時大家拿出幹糧休整,阿樊拿着小包裹捧到師父面前,打開了已經并不整潔的綢布——是一隻環钗,銅鑄的,做工粗糙,想來是不知如何使了方法,融了錢币私鑄的。

被稱做華師的老人長歎一聲:“怕是舉家留存的财富都在這裡了。”接着問道,“還不回去了嗎?”

阿樊也很為難:“流民這樣多,那人一下就跑走了,弟子沒看清楚……”便是看了個大概,這麼多差不多形狀凄慘的人,也很難把人找出來啊。

華佗哪裡不知道,隻是白白問這一道罷了。

确是華佗,想來此時非是逃難,還要遠去襄陽又精通醫術的人,不是華佗還能是誰呢?

華佗本是帶着弟子在豫州四處行醫采藥的,他東奔西跑,行蹤不定,要找到人其實不容易。

巧的就是,谯縣倪府吏和李府吏正因相同症狀尋他醫治,他甚覺有趣,多留了幾日,竟然正好收到了襄陽同濟堂王祿醫師的信紙。

王祿和他早年有過兩次相交,彼此不說性情合不合,但醫學理念确實是有許多不同。

他從沒想過,有生之年還能收到他的信。

但他信中說,襄陽黃家有名書,或對他華元化這一醫承流派有奠基傾覆之能,請他務必前來一觀。

這就很有意思了,王祿信中拳拳之心沒有絲毫相輕之意,看來黃家的書果然是世所難得。

于是他收拾了行囊,帶了一個弟子并幾個藥童就上了路。

一路上舟車勞頓不足為提,生民凄慘才讓人觸目驚心,董卓荥陽大勝,但恐怕勝的不如何輕易,打赢了還要去和談,理所當然地未成。

酸棗的讨董軍散了,但各方豪傑還在四處征兵遣将,戰争遠還沒有結束。

華佗一路往南走,城池的繁華當然肉眼可見得越來越不如了,但相比于破敗到隻能看到往日餘晖的斷壁殘垣,至少是平和安甯的。

襄陽啊,希望能有這些逃亡流民一條生路。

但午後,他們再度啟程,随着越來越遠離邊界,有開墾的田莊出現,視野變得開闊後,這靜谧的鄉野竟然逐漸熱鬧起來。

農民們都在熱火朝天地伐木除草,便是從前開出來沒什麼用處的旱地上都堆着一摞一摞的原木,華佗吃驚不已,這襄陽怎麼和他想的不一樣。

是他久不來南地,這裡已經大變樣了嗎?

樊阿也好奇得不行,聽見師父吩咐他下去問問,就迫不及待地跑到砍得差不多的地裡去了。

他穿着體面,又文質彬彬有禮有節,粗布短衫的農戶們都整理了衣服端端正正地行禮,聽到他問他們這是在做什麼才豪邁地笑起來:

“郎君,吾等是在為黃家的小主開田伐木,以後這些地方,都要用來修修房屋工廠,這些木頭……”

一位格外爽朗的農戶拍了拍手邊的木堆,“都要用來造成機器,女郎聰慧不已,手下的工匠也個個厲害得不行,你看……”

說着還拿起了他們鋸木用的鋸子,頗為炫耀得說:“這都是女郎改出來、造出來的,聽說女郎還在做什麼發電……”

旁邊的農人趕緊扯了扯說話人的衣袖——怎麼什麼都往外說,家宰特地囑咐過,黃家的事沒有吩咐不許往外宣揚的。

那說話的農戶立馬住了嘴,想來也是意識到了,表情汕汕的,卻真不肯再開口了。

樊阿道了謝離開,懵着腦袋回去了,這什麼“工廠”啊,“機器”啊什麼的,他都沒聽懂,但聽這意思,黃家的小主于墨家機關一道頗有建樹呀!

但她不是極善醫道嗎?難道還是個雜道學派的?

『加入書簽,方便閱讀』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