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之後的幾天中,鹿鳴又體驗了不少新鮮東西。
比如,溫陵的招牌特色菜——姜母鴨。
原本鹿鳴對這道菜是有一些心理抗拒的。
畢竟能用姜命名的菜怎麼可能會沒有姜味!
但是黎永祥表示,姜味其實不是很濃,味道更偏向于濃雞湯,鹹味更足一些。
鹿鳴得了自家恩師的保證,才做足了心理準備動了筷。
事實證明,至少在吃這件事上,黎永祥不會坑他。
食物體驗+1。
其次,是一個名叫四果湯的甜品。
說是四果,裡面的小料種類卻非常多,論數量,大概跟鹿鳴之前喝的那杯佛跳牆有得一拼。
除了西瓜、菠蘿、海石花、仙草、紅豆、綠豆、芋圓等常見配料,裡面還有個叫“阿達子”的東西。
鹿鳴在網上查了一下阿達子的制作教程,得知這是由煮開的糖水與木薯粉攪拌得到的。
制作手法很簡單,成品則晶瑩剔透,嚼起來特别有嚼勁。
至于四果湯的湯底,實際上就是蜂蜜冰糖水,喝起來有一種化了的綠色好心情的味道。
食物體驗+2。
兩者也算是齁鹹和齁甜的極端體驗了。
除了美食,音旅記一行人還一起參觀了溫陵的各大博物館,深入了解了這座城市在古時作為華國海上貿易中心的曆史。
不得不說,當時華國的經濟發展迅猛,溫陵功不可沒。
也正是這段開放的海上貿易,讓溫陵成了這麼一個文化多元包容的地方。
隻是有時候開放得過了頭似乎也有些影響。
鹿鳴瞅着學宮遺址外用古文寫着的“禁止擺攤”的系列條文,又看了看隔了千年,依然在學宮外賣着小吃的攤位,想着,“頂風作案”原來也能體現得如此生動形象。
估計當年的夫子對學生從校外偷買吃食回來一事也是屢禁不止、頭疼不已。
溫陵的各個住宅大門上,也有特别有趣的東西——對聯。
對聯在華國不稀奇,尤其春節,基本每一家都會貼點。
鹿鳴覺得新奇,是因為上面寫的字。
比如,“我為人人”,“人人為我”,橫批“大家好”。
相當的幽默。
還有鹿鳴和時野一同去合影了的——“風流倜傥”“玉樹臨風”,橫批“我真帥”。
易塵雪幫忙拍完照,鹿鳴就聽見她在那嘀咕:“怎麼就沒有‘閉月羞花’‘沉魚落雁’‘我真美’的呢……有的話我肯定也要合影。”
好好好,人均自戀大師。
而鹿鳴最喜歡的一個地方,是一個書屋。
它的外觀并不起眼,甚至可以說,它在溫陵一片特色建築中躲起了貓貓。
可要是有誰真的忽略掉了它,那一定會成為這次旅行的遺憾。
書屋雖小,五髒俱全。
它被書屋主人布置得滿滿當當。
頂天立地的書架上放着各種各樣的書,新書、二手、孤本、書本盲盒……各個年代的書都彙集在此處。
而每一本,下邊的架子上都貼了一張便利貼,上面寫着該書的一句話簡介。
其介紹風格非常可愛,看上一眼,就會讓人産生閱讀它的欲望。
随着年日的流逝,經濟的發展,書屋裡不止有書。
老舊的磁帶、光盤CD、各路風格的雜志海報、文創手作,包羅萬象應有盡有,雜糅在一起看似奇奇怪怪,可總會有一樣東西能讓人一見鐘情。
老闆對自己書屋的這個特性非常了解,于是見有人來光顧,他便會說上一句。
“歡迎光臨,随意看看吧。”
鹿鳴轉悠到一面牆前,徹底走不動路了。
他很喜歡看信。
而這面牆上,有着來自天南海北的人留下的明信片。
有些是書籍的作者留下的親簽和祝福,周圍有一圈明信片是讀者新增的打卡合影明信片。
更多的是遊客寫下的一些旅遊感想和對自己對親朋好友的祝願。
鹿鳴看到一張,筆者在明信片上簡明扼要地描述了自己的病情,來溫陵是打算就近滿足一下自己旅遊的“遺願”,可她在感受完溫陵的煙火氣息後,她想再努力一把。
它的周圍是一圈或大或小的激勵卡片,五湖四海的陌生人,在為這位素不相識的患者送上鼓勵和祈禱。
在這些卡片的最外圍,鹿鳴還找到了一張和中心卡片相同字迹,紙片卻新得多的卡片。
“再一次來到這裡,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人在為我加油,超級感動!”
“我也是來報喜訊的!近期病情得到了控制,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出發!”
“我還能活很久很久!”
“這個世界,我還能再多看一會!”
即使大家常常調侃,人的悲歡并不相通,可總有能共鳴的時候。
七月初的鹿鳴,或許從來不會去想自己究竟還能活多久。
可現在的鹿鳴,無比慶幸自己還能見到明天。
鹿鳴伸手撫摸了下那滿溢着雀躍的字迹,垂下眼眸,側身看向自助台,抽了一張明信片,提筆寫下一行字。
等他把這張夾上卡片牆,才注意到這明信片還有郵寄的業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