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惜的腦海裡又冒出了,上一世自己曾道聽途說的一個有錢人發家的故事。
她不太記得故事的主角是哪位朋友的表哥或堂哥了,先暫且稱他為大哥吧。
據說,這位大哥90年代時進入外貿行業,工作非常出色,也因此掙得了屬于自己的第一桶金;而大哥剛好是一個對形勢非常敏銳的聰明人,于是及時在房價暴漲前,利用第一桶金在某一線城市購置了多套類似單身公寓的小戶型房産。
他先把這些房子出租給在這個城市打拼的年輕人,又在房價開始上漲的多個節點,數次賣出和買入,不斷調整自己的房産配置,直到成為了一個真正的富豪。
當初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,沈惜嫉妒得口水都快流下來了,恨不得立馬魂穿大哥,體驗一把有錢人的快樂。
她轉了轉手頭的水性筆,收回了思路,又開始琢磨,如果效仿大哥的投資思路,自家的錢可以怎麼分配。
上一世沈惜也曾摳着自己少得可憐的積蓄,盤算過如果要擁有一套真正屬于自己的房子,總價多少、首付多少、房貸多少、還多少年、月供多少等問題……所以對于這裡面的關鍵數字,她還是了解一點的。
于是,沈惜直接按照2018年常見的首付比例、還貸年數和房貸利率套入,開始粗估。
21萬餘元自然不能全部一口氣投出去,得留些備用資金,那就假設在首付上花費15萬元,留6萬元以備不時之需;
以30%的首付比例倒推,15萬首付對應的就是50萬元的房子總價;
省城年輕人多,适用于大哥的單身公寓式投資思路,以1400元/平和50平米大小來預估,每套總價約7萬元;
而小城相對保守傳統,年輕人大多成家早、單身貴族比例少,适合投資的房型就以1300元/平和80平米大小預估,每套總價約10.4萬元;
又因為沈惜預估省城的房産上升空間會比小城大,所以她認為購置4套省城小戶型和2套小城中戶型較合适,也就是總價合計約48.8萬元,正好在剛才規劃的50萬元範圍内;
另外,貸款部分的35萬元,如以2018年常見的貸款利率和20年還貸周期計算,每月的月供隻需2000-3000元。
這個月供數字對沈惜家庭的整體月收入來說,簡直負擔非常輕,因此他們在未來數年内仍可以不斷存出新的首付金額,在每月能還貸的上限範圍内繼續考慮投資新的房産。
沈惜合緊筆蓋,将筆随手往桌上一拍,簡直要激動得熱淚盈眶——一番計算猛如虎,成為大哥不是夢啊!
接下來的問題就是,該以什麼樣的方式觸發沈爸沈媽對于投資房産的念想,且不會顯得過于突兀呢……
沈惜的小腦瓜又開始飛速運轉了起來。
仍然是沈惜家晚飯後其樂融融的吃水果看電視時間,沈惜跑回房間,拿了支筆和一本作業本出來,她翻到某一頁,上面幹淨整潔地謄抄着一道計算題。
沈惜湊到父母旁邊,遞過去本子:“爸媽,你們幫我看看這個~今天我上完物理課外班的時候,遇到旁邊數學班上一個認識的六年級學妹。
她說老師布置了一個作業,讓他們圍繞買房首付和貸款利率的主題,自己編一道趣味計算題,回頭交上去,老師會選出特别有意思的分享給全班一起做。她說自己腦子不太靈活,對這些東西也不敏感,愁死了,讓我幫她想。
喏,我想出來的就是這樣,你們幫我看看,符不符合實際情況呢?”
沈爸開始審題:“已知王老師家可用于購房的資金為15萬元……問題1):在房價為1300元/平的城市A,和房價為1400元/平的城市B,各可以全款購買共多少平米的房産?……這題給小學六年級的孩子做,是不是太簡單了?”
沈惜:“您往後看嘛,大題都是拆分成幾道難度不同的小題,一步步從易到難嘛~”
沈爸繼續:“問題2):如王老師考慮每套房都把現有資金全部用于首付30%的金額,其餘部分貸款,分别在城市A和城市B可以購買共多少平米的房産?……噢,有點意思,這樣一來,同樣的資金,無論在哪個城市都可以買面積大很多的房子了啊。”
沈惜笑着點點頭:“是這個道理沒錯~”
沈爸:“問題3):根據問題2)推算出王老師需貸款金額,假如以年利率為5%,分20年以等額本息的方式償還,王老師每個月需要還多少錢?……這個問題就稍微複雜點……”
沈爸翻到沈惜本子的下一頁:“我可以當草稿本随便劃拉麼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