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從沈爸沈媽開了音像店,白天雇了人,晚上主要是沈爸看店,他忙工作時由沈媽頂替,而沈惜姥姥自然也比之前辛苦忙碌,承擔了接沈惜(順帶接甯鳴)的任務,沈媽看店時姥姥還得負責晚飯。
好在升上小學的孩子們,還是比幼兒園時期更給家長省事。
姜雨浩和姜雨婷仍舊是各自寄宿,隻有周末和節假日回家,沈惜也不再與姥姥睡一張床,平時直接睡高低床的下鋪,姜雨婷回來時再兩人一起擠擠。
從幼兒園到小學都幾乎形影不離的沈惜和甯鳴,一次次被家長領着、手拉手進出大院時,也難免會遇到一些愛開玩笑的街坊鄰居調侃:“喲,兩個小娃娃上了小學還是這麼要好啊,青梅竹馬的,真是般配!”
若是沈媽或陳阿姨領着他倆的時候被開玩笑,兩位媽媽甚至會笑着接茬:“是啊,我們兩家早就結了‘娃娃親’,你們不知道嗎?知根知底的,比什麼都好!”
臉皮厚的沈惜聽了這種話,幹脆甜甜地笑着裝傻;而甯鳴本來就内向害羞,上小學後面對更多的人、更陌生的環境,說話和表情就更少了,每每聽見這種話,就會紅着臉,安靜地低下頭去。
第二次上小學,沈惜并沒有多少特别的感覺,仍舊是秉持着“中庸至上,泯然衆人”的方針,在班級裡低調地做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朋友。
還記得穿越回來前的記憶裡,她小學階段還是結交了好幾個關系不錯的小閨蜜,但也不知道為什麼,那會大家經常糾結于一些誰和誰更要好之類的傻問題,并為此毫無意義地争風吃醋,小姑娘之間莫名其妙地疏遠,又莫名其妙地和好。
這一次,她當然沒有太多心思投入到小小女孩的“甄嬛傳”中去,畢竟那幾個最愛追問她是不是和自己第一要好的孩子,在小學畢業後也最先不再回應她的聯系。
低年級的時候好好享受童年;高年級的時候,專心聽講、做好作業,為初中和高中階段的重新來過打好基礎;不要再莫名其妙地與甯鳴疏遠,不要再随波逐流地放任他從自己的人生裡消失——這就是沈惜小學階段的主要目标了。
音像店的生意不錯,磁帶、CD、VCD,正版、盜版都賣,況且那一年擁有VCD影碟機甚至家庭影院的人家也越來越多,沈爸忙得焦頭爛額,可精神頭卻比以前幹看着其他人做生意而自己眼饞的時候要好得多。
他和沈媽一天天都風風火火的,當然彼此間也仍然會有拌嘴和摩擦,但從前那種翻着舊賬、互相埋怨嫌棄的争吵,卻自然而然地少了。
成為小學生後,沈惜仍舊很黏每個周末按時回家的姜雨婷,總是很關切地纏着她追問高中裡的趣事和新鮮事。
15歲的姜雨婷身高已經超過了165cm,出落得越發亭亭玉立、清純動人,即便在新的學校、新的班級也很是引人注目。
好在重點高中的氛圍,比起她原來那所魚龍混雜的初中好得多,許多家境不錯的學生都是奔着未來考個好大學來的,自然比起外貌更關注學習成績。
因此雖然仍會有一些害羞内斂的男同學,以探讨題目為由接近她,但至少暫時沒有鄒明寒那樣的不良少年直白地圍堵她了。
上高中後課程壓力更重,班級和年級裡的競争壓力也都更激烈,姜雨婷隻能比以前更投入更專注,才不會被其他人甩在後頭,可畢竟有考個好大學這個明确目标在心裡懸着,她的性格反倒比起初中的時候果敢自信了。
沈惜也曾試探着問她,和以前的初中同學是否還有聯系。
姜雨婷笑着搖搖頭:“大家都有新的生活,有自己的目标,都忙得很。除了考進同一個高中的老同學,偶爾在學校裡碰見,其他都聯系很少。”
聽罷沈惜狠狠地松了一口氣,但也不至于完全放下所有警惕。
小學低年級的課業對沈惜來說當然過于簡單,對她來說難的仍然是恰到好處的藏拙。
陪着其他孩子混日子的過程中,她發現,其實甯鳴過人的聰慧和專注,從這個時候起就早早體現出來了。
無論什麼類型的課程,他聽講都非常專注。
班上難免會有調皮搗蛋或疑似多動症的小孩,哪怕搗蛋的孩子就坐在他身邊,無法自控地聒噪吵鬧,甯鳴都很少會被打擾到,他很善于沉浸在自己感興趣或想要專注的事物裡。
不過有一次陳阿姨難得來學校給他送點什麼東西的時候,還特意向班主任打聽過對他的印象,班主任是這樣說的:“你們家孩子長得好看,坐姿端正,聽課也認真。但就有一點不太好,他好像太怯生了。在整個班裡好像就隻和一個小女孩熟,跟其他小孩别說做朋友了,話都不說幾句,至少我沒怎麼見着。甯鳴現在年齡小還好,将來慢慢大了,還是這麼内向安靜的話,可能社交啊情商方面的培養會有些困難吧。”
同樣作為教育工作者的陳阿姨,也很清楚,内向的性格必然有利有弊,但當然也不想他太走極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