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,包括黎芝在内的某種人,一旦害怕起“遲到、晚起這一類的事情”來的話,隻是隐約地到了“大概屬于早上的時間”,就會自然變得“睡不着”了。
不過,說“睡不着”可能也不太準确。
那并非是“失眠”式的睡不着。
那麼,應該說成是“會自動從夢中驚醒”比較好嗎?
但是,黎芝其實也不是經常做夢的人。
“從夢中驚醒”對她來說,也不是很準确。
至少今天就沒有做夢。
所以,說成“從熟睡中驚醒”,可能更合适一些吧。
太摳字眼了也沒有意義,總而言之,就是這種情況了。
一旦驚醒過來,黎芝就萌生了“立刻坐起身、想要下床離開”的本能。
但她回過神來,才突然發現,就連“自己為什麼要突然坐起來”這件事,自己也并不知道。
因此,黎芝還渾渾噩噩地思索了一番。
然後,她才想起來自己這麼做的原因,是因為擔心影響耽誤蓋房子的事情。
(現在起床的話,還是太早了吧……)
(而且,在現在這個時間就起床的話,不但不能蓋房子,也沒有别的事兒能做呀?)
而且,黎芝突然想起了,一個“自己清醒的時候會非常清楚的冷知識”來。
早上剛醒來的時候,必須先适當活動身體。讓身體充分醒過來之後,這時下床,才是安全的。
猛然坐起來這個姿勢,非但對腦部的血管不好、甚至對心髒這個器官也不是很好。
總這麼做的話,身體很容易出一些奇怪的毛病。
但凡有一點注意力可以分配到起床上、不那麼全然地渾渾噩噩的話,就不應該也不可以這樣起床。
黎芝想到這一點,有點慌張。
自己已經立刻坐起身了,這時血管已經有一些損傷了吧。
這樣的損傷,是不能不去在意的,但也許可以試着“亡羊補牢”,讓後果變得沒那麼糟糕?
黎芝思索着這個“亡羊補牢”的具體操作方法。
雖然也許剛才的做法造成的損傷并不大,但犯了錯誤之後就要設法彌補。這也是人之常情,或者說黎芝的習慣性思考了。
不過,問題是,此時,黎芝的腦子,依然一片混沌,她的思考是停滞的。
意味着此時她的決定,也是完全不對頭、至少是不夠理性的。
這樣一來,難免可能在之後鬧笑話。
(該怎麼彌補……猛然坐起身那一刻,可能會給腦子與心髒帶來的傷害呢?)
正确的起床姿勢,本應是先适當活動身體,讓身體醒過來,從容下床才對。黎芝混沌地想起了這一點。
那麼,自己之前已經跳過了這個步驟,現在又該如何設法彌補呢?
混沌的思緒中,黎芝的做法,竟然是又原封不動地躺了回去。
黎芝打算從零開始重新起床。
好像這麼做的話,她就可以倒退時間、讓一切重來一樣。
黎芝混沌的腦子裡,想到的就是這麼荒謬可笑的解決方法。
接下來,黎芝本應正确穩妥地進入下一個步驟的。
比如說,從手腳的末端開始,活動指節,讓血液流進這些部分。
然後,活動胳膊和小腿,再在床上左右翻滾,翻身個好幾次。
直到意識徹底清晰的時候,才醒來并起床。
起床步驟,本應是這樣的。
這樣起床的姿勢,安全而又健康。
但令人覺得諷刺又好笑的是,黎芝雖然對“正确地起床”這件事念念不忘,但執行起來時,結果與預想卻是差得遠了。
從活動指節開始的這個步驟,在剛假裝自己醒來的時候,是正準備做下去的。但黎芝才動了動手指,沒幾下就覺得有些累了。
然後,黎芝那原本就閉合着的眼睛,也因此發揮了它應該導緻的作用和結果。
結果,黎芝又稀裡糊塗地睡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