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上了十幾步之後,黎芝感到腿上的肌肉不再僵硬,身體也有了力氣,她已經可以自由活動了。
仔細觀察四周,黎芝為眼前的景象驚呆了。
這些瓦房,雖然隻有三間,而且都隻有一層,但占地面積卻非常大。
那是即使位于京城裡,也相當于中等飯館的大小的瓦房。
如果這些瓦房也是屬于餘慶與栗原家的财産的話,那餘慶似乎說得沒錯。
家裡不是富豪,但也絕不窮苦。
但……這麼大的房子,到底是用來做什麼的呢?黎芝感到有些困惑。
“這裡是哪裡?”黎芝驚訝極了。
既然餘慶之前說要帶黎芝來吃飯,那麼,這裡難道是“廚房”嗎?
住在“草屋”那邊的人,居然要到這麼遠的“廚房”來吃飯啊?
而且,既然有錢蓋如此巨大的瓦房,又為何要蓋那些寒酸的“草屋”呢,有什麼特别用處或意義嗎?
黎芝真的很難理解。而且,她甚至覺得,就算詢問餘慶,可能也無法得到自己所希望的回答吧。
“這個嘛,這是我家的‘食堂’哦。”餘慶很是驕傲地說道,“住在這附近的話,早午晚都可以來這裡用餐喲。”
(住在這附近?媽媽和我對距離的感知果然不一樣……)
意識到這種分歧,黎芝很是無奈。
(果然,住在這裡的人,如果不會騎馬的話,就等于是“寸步難行”了吧?)
“……這裡是‘食堂’嗎?”在黎芝聽來,餘慶的話很多都無法理解,她問道,“這裡難道不是我們家的‘廚房’嗎?為什麼我們不叫它‘廚房’呢?”
“因為,來吃飯的人,也不隻是我們自己家的人呀。”餘慶笑着說道,“可能,你沒有明白我的意思。我們家并不是單純的牧民,我們是有‘副業’的。”
“還有‘副業’?”黎芝不可思議地反問道,“媽媽,我們家的‘副業’是什麼呢?”
“我們家的‘副業’就是‘民宿’。”餘慶說道,“我們家開着一種特殊的‘旅店’。可以供路過的人就餐、休息或住宿哦。”
“我沒聽懂……到底是‘民宿’還是‘旅店’啊?”黎芝好像聽說過“民宿”這個詞兒,但她從來沒有接觸過實物,也不太清楚具體是什麼意思。
“怎麼了?”餘慶說道,“莫非,你不知道什麼是‘民宿’嗎?‘民宿’就是家庭式的‘旅店’啦,讓你暫住的那些草房子,就是我們家的‘民宿’了。”
經過餘慶的解釋,黎芝才勉強把已知的信息拼湊在了一起。
“現在算是知道了吧……”黎芝無奈地說道,“對此,我确實是一知半解,但我覺得重點不在這裡。我……”
看着眼前的一切,心直口快的黎芝本來想開口說點什麼。
但她突然意識到,自己觀察到的事實并不令人愉快,于是,欲言又止。
這反而引發了餘慶的好奇,她問道:“你想說什麼?怎麼不往下說了?沒關系的,說吧。”
(可以說嗎……這應該說嗎?算了,既然是媽媽讓我說的,那我就說吧。)
“我覺得,有點兒奇怪啊。”于是,黎芝認真地開口說道,“媽媽,我們家的‘民宿’掙錢嗎?在我看來,似乎并沒有客人來住宿啊?”
“現在算是‘淡季’吧。”餘慶有些遺憾地說道,“等到了‘旺季’的時候,就會好的多了。”
(我不太懂……但夏天也是旅遊的“淡季”嗎?而且,草房子到了冬天豈不是會很冷……)
“那什麼時候是‘旺季’呢?”黎芝依然感到懵懂困惑。
“人來的多的時候,就是‘旺季’了哦。”餘慶說道。
(好吧,所以根本就沒有什麼“旺季”或是“淡季”吧?完全是看生意紅火不紅火而已……)
黎芝勉強理解了餘慶的意思。
(總覺得,媽媽有些自欺欺人呢……)
“那到了‘旺季’的時候,會怎麼樣呢?”黎芝繼續問道,“旅客們,為什麼要住在那些‘草房子’裡呢?有什麼優勢嗎?”
“因為我們有時會搬家,‘草房子’很快就可以蓋起來,‘瓦房’就不能帶走了。”餘慶說道,“而且,蓋草房子的地方,距離大道也比較近,位置适合住宿嘛。”
(所以,原來不是因為“草房子”有什麼賣點,而是蓋起來方便嗎?)
(總覺得媽媽說的“民宿”計劃,聽起來就不能掙錢啊。真的沒問題嗎?)
(不過,反正聽起來成本也不高,甚至可以說是零成本,所以爸爸媽媽就根本不在意掙不掙錢了是嗎?)
“這樣啊……”黎芝笨拙地回答了一句,然後不知道如何接話了。
(這樣聊天也不是辦法,還是盡快換個輕松點的、令人愉快的話題吧。)
黎芝停頓了片刻,想了想,又再問道:“那麼,‘食堂’裡一般都做什麼食物呢?隻告訴我今天的菜色也可以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