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倒是……就算是磚石結構的建築物,該倒塌的時候,也還是會倒塌的。那才是真正的“滅頂之災”呢。
這樣一想,黎芝倒是不感覺住在這裡有多麼危險了。
這麼容易想開,或許是因為黎芝天性樂觀吧?
不過,這裡還真偏僻荒涼啊。
黎芝心想,如果自己不騎馬,而是獨自出去走走的話,恐怕都沒有辦法靠自己的力量找回家吧?
荒涼的地方,會讓人缺乏安全感的。
餘慶才出去不到一盞茶的時間而已……獨自待在這裡的黎芝,居然就已經感到有些不安了。
或許可以……去找叫做“小黑”的貓,和叫做“阿黃”的狗玩玩?由于寂寞和不安的原因,黎芝的腦子裡甚至閃過這樣的念頭。
但黎芝很快打消了這個念頭。
還是算了吧。
(和貓狗玩的話,不但不能放松心情,而且過程本身就會形成我的“壓力源”了啊……)
她真的很害怕接近各種動物。
除非是魚類這種可以養在水缸、水池裡的動物。
其次是鳥類,關在籠子裡的動物,也多少讓黎芝有些安全感。
至于馬和牛羊,雖然多少也有些害怕,但畢竟是草食動物,不用太擔心突然被它們攻擊。
也許,以後的黎芝就可以跟貓狗好好相處了吧?
但現階段的話,和貓狗一起玩,對黎芝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。
黎芝無聊地縮在草屋裡,從窗戶觀察着貓狗。
它們都懶洋洋地在房屋邊上“巡視”,看起來一點也不慌張害怕。
(真是的,連貓狗都比我勇敢多了诶……)
說起來,這裡為什麼連個院子都沒有啊?
在京城的話,除了商鋪與飯莊,沒有院子的房屋還真的沒見過呢。
而“輝山”的房子,竟然就這麼直接暴露在草甸子上,不覺得怪怪的嗎?
黎芝的心裡抱有一系列的疑問,但沒有人可以替她解答。畢竟,黎芝連能回答她問題的人都找不到。
自己一個人,待在這種地方還真是無聊……
(說起來,“無聊”和“害怕”這兩種近乎互斥的情緒,到底為什麼,能在這裡同時産生的啊?)
“媽媽”就是這樣生活的嗎?
在短時間内,黎芝很好奇牧民的生活方式,但她很快就放棄想這個問題了。
畢竟,可預見的短期未來裡,黎芝将不得不一直住在這種地方。
到時候,就算不想知道牧民是如何生活的,恐怕也很不可能吧。
這種以後自然會知道的事情,就先不浪費精神去胡思亂想了。
草屋也姑且算是調查完畢了吧……現在真是無聊又煩躁啊。
等餘慶回家,應該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。
那麼,現在做什麼好呢?
隻想了不到半盞茶的時間,黎芝就做出了決定。
趁空閑的時間還有很多,現在來給“那個人”寫信吧?
多虧黎芝曾經是個豪富人家的大小姐的緣故,即使來到了草原,她也帶着自己曾經擁有的那些物品。
真是值得慶幸,原本“收養”黎芝的那一家人,還不至于苛刻到,在放棄她的時候,強迫她“淨身出戶”的程度。
雖然,黎芝跟自己的養父養母一家,關系并不算是非常好的;但是,想到這種事情,黎芝覺得還是應該感激他們的慷慨吧。
黎芝并不讨厭他們。
因此,才會在與那家人近乎斷絕聯系的情況下,也沒有放棄自己一直使用的姓名。
物欲很低的黎芝,其實并不是很懷念過去绫羅綢緞、山珍海味的奢侈生活。
對她來說,隻要衣服舒适貼身、食物營養衛生就足夠了。
除此之外的附加享受,在黎芝看來,基本都是可有可無的存在。
但是,有些作為大小姐才能擁有的東西,對黎芝來說卻是非常重要的東西。
比如說,現在被黎芝作為行李、一起帶來的“西洋紙”做成的本子與信紙;以及“西洋筆”“墨水瓶”“橡皮”等等用于書寫的文具。
這些東西,不僅僅昂貴,而且對黎芝來說,十分重要。
因為,擁有這些西洋傳來的紙筆,黎芝才能方便地進行書寫。
毛筆與傳統紙張,書寫效率是非常低的。
用來書寫的話,總覺得更像是一種“愛好”或“藝術形式”。
因為書寫效率太低了,黎芝基本上都不會使用它們來記錄什麼想記錄的事情。
在學校裡,使用毛筆與傳統紙張來書寫的行為,也确實是一種名為“書法”的藝術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