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論是家庭與家庭之間,還是家庭與商鋪之間,距離太遠都是一件令人不太舒服的事情。
因為遠,就意味着從此家到彼家時,拜訪的過程,會相當困難、耗時。
而且,距離遠還隻是比較小的麻煩;更大的麻煩是“荒涼”。
在京城,從此地到彼地時,就算實際距離比“輝山”地區的此家與彼家之間,還要遠很多,步行的體驗依然是遠遠優于在“輝山”地區步行的。
因為,在京城步行的時候,随時随地都能夠看到許多人與各種場景。
如果嘴饞的話,這一路上還能一直吃吃喝喝。
步行的時候,時刻都在接收大量信息,基本上是不會感到無聊的。
但在“輝山”這個地方步行的話,感覺就完全不一樣了。
住在“輝山”的人,在家之外的地方行走的時候,看到的應該都是無窮無盡的草木吧。
而且,還是以草為主。
同樣用一炷香左右的時間步行的話,在京城,沿途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東西用于解悶。
但在“輝山”步行時,卻隻能看到綠色、黃色、灰色的茫茫草原而已,體驗極差。
不僅如此,京城雖然人多,但治安卻是肉眼可見的出彩。
也許,就是因為人多的關系吧?所以,每一雙眼睛都有機會發現罪犯或危險分子。
這樣一來,罪犯或者危險分子的“犯罪成本”就很高了。
因為很容易被抓到,所以惡人會更忌憚一些,因此,犯罪率也就自然下降了。
這種“在這裡犯罪的成本很高”的觀念一旦普及,就會讓所在地成為一個相對來說十分安全的地方。
但“輝山”卻是明顯不同,這裡的人實在太少了,就算出點什麼大事,也很難被察覺。這樣一來,情況大概會相當麻煩。
這并不是說“輝山”這邊的人素質較差、或是犯罪率高的意思。而僅僅意味着對“輝山”來說,荒郊野外的地方太多了,相比之下,出門恐怕會比較危險而已。
想到這些麻煩的事情時,黎芝已經預感到,如果她今後想去别人家串門的話,靠步行來移動應該是相當不現實的。
真的就像餘慶剛才說的那樣……
不會騎馬的人,在這裡恐怕會“寸步難行”吧。
這樣一想,自己之前提到“采蘑菇”時,餘慶感到為難的原因,黎芝也更加明白了。
意識到這一點,黎芝不可能不感覺到焦慮。
(必須盡快學會騎馬!)
危機感,讓黎芝深刻地如此認為。
黎芝正在思考“輝山”地區的移動問題的時候,餘慶卻已經準備離開了。
“雖然有點倉促,但我要先走了。”餘慶說道,“你可以在這裡看家嗎?”
“啊?我看家?”黎芝驚訝極了,她說道,“雖然,我是相信‘媽媽就是我的媽媽’的,但我們認識的時間,隻有一炷香功夫多一些啊?媽媽就這麼信任我了嗎?如果我并不是媽媽的女兒,我偷了家裡的東西逃走,該怎麼辦才好?”
黎芝的這番話,說得有點淩亂。
她其實是想說,自己恐怕勝任不了“看家”這個任務,但又不好意思直接承認這一點。
結果,就變得這麼淩亂奇怪了。
但餘慶似乎并沒有聽懂黎芝的意思。
“我當然信任你啊。”餘慶說道,“第一,如果你不是我們家的孩子的話,那你又怎麼會知道,我們家近期有個女兒要回家呢?太碰巧了吧?”
這個問題有點難,黎芝想不出來。
但想不出來不等于無法回答,隻能說,證明黎芝不夠聰明而已。
真令人有些傷感。
“大概是巧合吧。”黎芝回答道,“可能,‘她’有特殊的渠道,可以知道這個情報。而且當她知道這個情報後,‘她’就瘋狂趕了過來,想要蒙蔽媽媽哦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