戀上你看書網

繁體版 簡體版
戀上你看書網 > [射雕]我雖然叫馮蘅 > 第41章 年歲

第41章 年歲

章節錯誤,點此舉報(免註冊),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,請耐心等待,並刷新頁面。

周伯通對着孫不二敷衍的扯了扯嘴角後,便歡喜的拉着她來到外面,向她展示這偌大的粥棚,得意道:“你看,我這搭建的不錯吧?别看結構簡單,但能防風防雨!”

“道長昨夜已觀天象,今天無風無雨呢。”

“防患于未然嘛。”他撓撓頭,尴尬道,卻見她原本一臉認真的突然噗嗤一聲笑了出來,才知道自己又被耍了。

不過現在沒時間拌嘴,百姓們見粥桶和道士們已到位,不消片刻已湧動而出,大排長隊起來,哪怕不是家境貧寒、缺衣少食者,也想通過這福粥沾沾道教神仙的庇護之運。為了不讓這些人在這麼冷的天久候,施粥工作便馬不停蹄的立刻開始了。馮蘅占據一棚間,挽起袖子,便幹起活來。

她不是食堂阿姨,拿着長勺的手可不會抖。用赤豆雜米熬制的濃稠的“口數粥”被滿滿的打入一個個伸來的碗中,這種粥不僅能果腹,還被認為具有“辟瘟”之用,所以有着“大杓轑铛分口數,疫鬼聞香走無處”的說法。一桶見底,一桶又來,雖然腰酸胳膊累,但她一句抱怨喊累都沒有,始終勤勤懇懇的工作。

“快說,謝謝姐姐。”

接過粥的女子視線朝下,馮蘅才瞧見粥桶前方有個矮小個的小孩子,那孩子一手牽着身邊的母親,一邊好奇的看向自己,被母親提醒後,他聽話的說道:“謝謝仙女姐姐。”

“真可愛!”太會說話了,馮蘅喜笑顔開,忙将腰間懸挂的用草藥制成的香囊摘下,挂在了小孩的脖子上,摸了摸他的小腦袋,“這個送給你,希望你健健康康的長大,不要生病。”

即使沒有反饋,她所做也是心甘情願的,但如果有稱贊,那會獲得更多的動力和快樂,人嘛,就是這樣。

眼看着那對母子離開,她嘴角仍挂着竊喜的笑容,周伯通将又一桶粥擡上了桌子,趁機湊了過來,對着她說道:“原來你也會喜歡這種話。”

她美滋滋的挑眉道:“哪種話?分明是實話!”

“嗯嗯,實話實話,”他繞到了她另一邊,幫着遞饅頭,“不是阿蘅,是仙女姐姐!”

“哎呀,你又不是小朋友,不準你這麼喊我!”她羞惱的瞪了他一眼,從他嘴裡說出來可就不是實話,而隻是調侃了。

周伯通哈哈大笑起來。

嘻嘻哈哈吵吵鬧鬧之間,時間悄然流逝。排至街尾的人群已經沒有再增加的趨勢,此時已差不多申時。

馮蘅實在是累的腰都挺不直,手臂擡不起來了,便被周伯通強行拉走,換了個年輕弟子接替,兩人坐一旁長條凳子上小作休憩。

喝着水的工夫,自街道這頭走來三五成群的一隊人,各個頂着誇張的妝容和吓人的裝扮,走兩步跳兩步,嘴裡還哼哼唧唧着模糊不清的咒語一類的曲調,一時之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。馮蘅眼瞧着稀奇有趣,起身站在路邊,連連張望,直到那群人消失于視野才戀戀不舍的回來。

周伯通告訴她,這儀式名為“驅傩”,是當地習俗,意在驅走疫鬼,保佑來年順遂平安。馮蘅點點頭,其實也猜到了大概。這個時代的人們多數的願望就是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過一生,不生病對他們來說是頂重要的事情,所以才會有如此多的驅疫驅鬼的活動。

“你若早幾日下山,還能看到‘跳竈王’呢!那更熱鬧。”

“跳竈王?”

“對,臘月裡,乞丐們會幾人一伍,裝扮成竈公、竈婆,每個人手上拿着一根竹竿,去各家門口讨要,給錢也行,給米也可,還有些會直接進人家裡面去,不給不走!”

“還能這樣?”她驚奇感歎。

所謂“竈神人媚将人媚,畢竟錢從囊底來”,除了健康不生病,能糊口吃飽飯更為重要,而竈台承擔了此象征意義。有竈王爺保佑,來年一定不會挨餓,所以這群乞讨者不僅不會被趕走,還會被各家笑臉相迎。他還跟她講述着,臘月裡還有“接玉皇”、“燒松盆”、“照田财”、“送年盤”等習俗活動,她當聽新鮮故事般聽得津津有味。

“阿蘅的家鄉呢?習俗與我們這邊大不同嗎?”他忍不住問道,怎見她一副聽到什麼都大為新奇的模樣,五湖四海過年差别竟有如此大嗎?

她笑了笑:“有共通之處,但總體說來的确大不相同。”置辦年貨、挂桃符、親友間互相饋贈、大掃除一類自然是古今無異的,但要說差别在哪,那必然是擠春運、等春晚看春晚罵春晚,以及“全國人民端起熱氣騰騰的餃子”了……

施粥已盡尾聲,街道附近的家家戶戶也相繼關門閉戶之時,不知從哪兒傳來了鞭炮聲,噼裡啪啦一陣響,一種粗糙的熱鬧氛圍為這人間的一整年劃下了利落的句号。

周伯通看着被鞭炮聲吓得忙捂着耳朵卻笑個不停的馮蘅,視線無法挪移一寸,嘴角竟無意識也溢出淺淺笑容。

『加入書簽,方便閱讀』
熱門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