蕭衍手底下的商鋪大多分為3種,一種是酒樓,一種專賣皮草,剩下一種則賣人參榛蘑等北方特有的名貴滋補産品。
可能是因為莊子上大多産出這些,所以商鋪也就集中在這一類,但是從目前來看,酒樓确實經營慘淡,皮草人參這些,也都是靠着低價賤賣才能從本地數一數二的商号中搶占一點市場,怎麼看都不是一個劃算的事情。
酒樓好說,她有千般種改造計劃,至于皮草店、雜貨鋪······莫林知想說服蕭衍全部關門。
當然,這件事還得有一個詳細計劃去說服他,不着急。
莫林知在酒樓改造計劃以及另2張計劃書上做了些标記,吃過午飯後,她就帶着自由出入的令牌出門了。
北境的主城原名蒼洲,多年前曾遭外敵破城而入,滿城百姓慘遭屠戮,幾無生還,還是蕭衍的父親蕭定安年少時帶軍收複此地,花大力氣鼓勵民生,才漸漸恢複了城池的生氣。
從那之後,凡是城池的百姓出門在外,都是絕口不提“蒼洲”二字,隻說是蕭定安王爺的領轄子民。時間久了,這座城池在民間就有了另一個名稱:定安城。
蕭王爺去世那年,為了紀念他的功績,蕭衍正式改“蒼洲”為“定安”。
——不得不說,在蕭家兩代人的治理下,這個城池,名副其實。
莫林知走在街道上,一路所見,最大感受隻有一個:昂揚向上。
不管是沿街叫賣的攤販,還是搬着東西往來運輸的苦力,臉上都沒有為生活煩惱的愁苦,而是挂着滿足,快活的笑容。
明明邊境戰事頻頻,但是大家都半點沒受影響,該幹嘛幹嘛。
可能······廢墟上長出的生命,會更加堅韌頑強吧。
莫林知也沒有目的,慢慢走,慢慢看,轉過一道彎時,發現路上很多人都匆匆往一個方向彙集,耳邊還能抓到一兩句擦肩而過的行人的交談聲:
“快點,等會兒又要搶不到了。”
“這次怎麼這麼突然啊,不是說好半個月出一次攤的嘛······”
莫林知好奇挑眉:半月1次還這麼多人搶?饑餓營銷玩得很溜啊~~~~
她不禁也加快了腳步,往那個方向趕。
沒走多遠,她就看到了一個排着長龍的攤位,不過令人驚訝的是,攤位上既不是她以為的胭脂水粉,也不是什麼绫羅首飾之類的緊俏東西,而是一本本的書。
嚴格來說也不能算是書,因為就是巴掌大、半指厚的小冊子而已。
莫林知探頭瞟了一眼,冊子上寫着《風月見聞》四個字,旁邊還有小字标注着“第二十一冊”
賣話本?
莫林知的期待被勾起來了,她趕緊排到了隊伍末尾。一邊排還一邊跟前邊一個年輕未出嫁的女生打聽這個攤位的情況。
“美女姐姐,勞煩問一下,這個《風月見聞》很好看嗎?我還是第一次見這麼多人搶書的。”
前面女生也是和鄰家小姊妹一起來的,轉頭見莫林知稚氣未脫的樣子,本想嘲笑她年紀小來湊什麼熱鬧,隻是一對上那雙明亮成熟的眼神,不知怎的,這話出口就變成答案:“好看是好看的,不過我們搶着買主要還是因為他裡面提到的人啊事的,都是真實存在的,所以就比較好奇。”
莫林知聞言,心裡更加訝異——難不成還是個新聞人才?
這麼一想,她心裡的5分期待被拉到了9分。
隻不過運氣不太好的是,剛好排到她這兒的時候,冊子沒了。
莫林知身後的那些人估計都是熟客,見狀紛紛散了,嘴裡說着“又要找别人借”之類的話,聽着就不像是會加印的樣子。
可莫林知當下就已經被勾起了好奇心,哪裡等得了那麼多,便不死心地趴在人家的攤位上追問:“樣書有嗎?我原價購買······或者手稿?我加價。”
攤販是個大眼睛、自帶萌感的年輕男人,原本已經在收攤,突然見一個扮相利落,長相稚氣的女孩趴在自己攤位上,忍不住多看了兩眼,這才道:“姑娘是剛進城的外地人?”
“對,我一來就撞上了你家這個半月才開一次的書攤,你說是不是緣分?就沖這緣分,是不是可以挪一本給我?”莫林知厚着臉皮繼續讨要。
那年輕男人朗聲笑了幾聲,而後毫不客氣拒絕了:“抱歉,緣分在我這不值錢。”
“那什麼值錢?”莫林知眼珠一轉,“要不,你賣我書,我給你提供給素材?”
年輕男人微微蹙眉:“何為素材?”
“就是靈感。你這書不是寫的真人真事嗎,那總有你捕捉不到的信息吧,我可以提供給你。”
男人聞言,笑了:“我要素材何須你來提供,小姑娘,你還是趕緊回去吧,我這書啊,也不适合你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