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民食堂開業前一天,莫林知終于可以抽出時間,親自送莫林傑上學了。
她到的時間不早不晚,正好是人最多的時候。那些人久不見她,心裡本就牽腸挂肚着,要不是莫林傑每天照常上學,他們估計早就去找林掌櫃打聽了。
好不容易這人終于露面了,這些人也不着急上工了,三三兩兩地圍上來:
“你這陣子做啥去了?”
“對啊,弟弟上學都撂開手不管,這是忙什麼呢?”
莫林知還是那副老樣子,先給大家夥分了一把幹果,才不緊不慢開口:“還能忙什麼,忙着兌現之前給你們的承諾呗。”
衆人一聽,立即眼冒精光,一個嘴快的大哥直接就問道:“你還真折騰出來了?在哪呢,幾号開業?我去給你捧個場。”
莫林知把卷着的一疊紙拆開,直接往他們面前一攤:“喏,一人一張,拿吧。”
“什麼東西?還搞得挺神秘······”有人嘀咕着抽了一張,拿在手裡仔細看。
也有人在莫林知把這個單頁一亮出來時就笑了:“我那天聽到這個謠言時就說怎麼這麼耳熟,跟你說要做的事情很像嘛,結果沒成想,還真是你做的······你把那酒樓盤下來了?”
“那除非老天爺能送我十萬兩,否則我哪有那本事。”莫林知笑呵呵地開了個玩笑,等他們笑完了也看完了才繼續說,“東家沒變,就是原來酒樓的生意不好,正發愁要不要關呢,我一尋思,這咱們天天忙得,累得要死,要是能有個直接吃飯的好去處那不是挺好的。所以就給東家建議說改成‘惠民食堂’,東家考慮了一番就答應了。”
“雖然!店鋪不是我的,但是啊,這食堂的每一處變化都是出自我手,所以啊,明天還請各位多多捧場~”說着,她古靈精怪地拱了拱手。
“成,明天中午我就帶着我這一大家子去你那裡吃,也省了我早起去買菜了。”當即就有人承諾了下來。
其餘人也紛紛應和,表示一定到場。
一群人如老友般說笑了一會兒才各自散去。
莫林知目送他們離開,這才不緊不慢地進了林掌櫃的鋪子,讨杯水喝。
林掌櫃是親眼見證這人是怎麼推波助瀾,把話題擴散到全鎮的,見她今天還特地過來了一趟,不由得失笑:“全鎮都等着你明天開業,人氣是半點不缺的,怎麼還特地來了。”
“情分不同,自然是要親自跑一趟的。”莫林知笑笑。
她能不知道這些人可能早就收到了消息嗎?可能在别人眼裡,她這樣是“多此一舉”,但是在她看來,這都是“客群維系”的細節。
可不要小看細節,千裡之堤毀于蟻穴啊~
莫林知和林掌櫃簡單招呼了下,借用他這兒的二樓短暫辦個公。
明天開業,最重要的人還沒請呢——好歹也是人家的店鋪,不管人來不來得了,該有的形式還是得有的。
而且,這邀請函啊,也是有技巧的。幹巴巴地直接讓人來看一個食堂開業,誰在乎啊是不是,人家日理萬機的,還嫌事情不夠多呢!
莫林知想了想,将這幾天的工作過程和進度,挑揀了重要的,精彩的部分進行潤色總結一下,一起寫到了“工作日報”裡。尤其是對于這幾天的輿論宣傳戰,她着重刻畫了下對家是怎麼“聯手圍剿”的,而自己又是怎麼靈光一閃,反而利用他們的謠言給自己店鋪做免費預熱和宣傳的。
在最後,她順便展望了一下對于開業的預期,然後表示:不管王爺是否能到場,我們惠民食堂上下都将拼盡全力,打赢第一戰!
寫完這份幾千字的“邀請函”,莫林知從頭到尾細細誦讀了一遍,自我感覺堪稱完美!
她将紙張小心疊吧疊吧塞到信封裡,遞給蕭燧,鄭重交代:“拜托了,今晚一定要送到王爺手裡!”
蕭燧無語地看着她,想說“你做的事情王爺都知道”,但動了動嘴唇,最終還是咽下去了——她寫這麼一份東西花了整整一上午,怪不容易的。
于是還真帶着這麼封邀請函回王府了。
莫林知看着他的背影,唇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。
她能不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别人的眼皮子底下嗎?關鍵是态度,别人代為陳述和自己主動彙報,那感覺完全兩碼事好吧。
職場混,會做事的永遠不如會說話的。為什麼?因為溝通和互動才是人與人之間磁場傳遞的過程。什麼都不表現隻知道埋頭苦做,那就跟鋪路的石子一樣——數量太多了,老闆憑什麼要注意到你這顆石子?
莫林知撐撐懶腰,活動了下僵硬的肩頸,然後馬不停蹄地趕往惠民食堂。
經過幾天的重整,整個食堂已經煥然一新,古色古香的桌椅布置中又透着新奇和怪異——倘若能有第二個現代人出現在這裡,應該會感覺賓至如歸。